紅外測油儀因其操作簡便、分析速度快、靈敏度高、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,在環境監測、石油化工、海洋保護、食品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,其核心原理基于紅外光譜吸收法,具體步驟如下:
油類物質中的C-H鍵在紅外光譜區的特定波長具有強吸收峰,通過選擇這些特征波長作為檢測波長,確保對油類物質的高選擇性。對于水體樣品,通常采用四氯化碳或正己烷等非極性有機溶劑進行萃取,將油類物質從水相轉移至有機相。對于土壤或沉積物樣品,需先進行干燥、研磨等預處理,再用有機溶劑萃取。
將萃取后的有機相注入比色皿中,放入檢測池。儀器發射紅外光通過樣品,測量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。吸光度與樣品中油類物質的濃度成正比;根據朗伯-比爾定律(A = εbc,其中A為吸光度,ε為摩爾吸光系數,b為光程,c為濃度),結合預先建立的標準曲線或內置算法,計算樣品中油類物質的濃度。
在選擇紅外測油儀時,需考慮以下關鍵因素:
測量范圍與靈敏度: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測量范圍和檢測限。對于環境監測,需確保儀器能夠檢測低濃度的油類污染物。
抗干擾能力:優先選擇具備高選擇性的儀器,避免水、醇類等物質的干擾。可通過查看儀器的技術參數或進行實際測試驗證。
自動化程度:根據測試量選擇手動型或自動型儀器。自動型儀器可提高測試效率,減少人為誤差,適合大規模樣品分析。
數據管理與分析功能:確保儀器具備數據存儲、導出和報告生成功能,便于數據管理和分析。支持與上位機軟件連接的儀器可實現更復雜的數據處理。